洗净铅华冷眼看人间百态
烟水亭边古榕青葱
梦中庭院深深
古
宅
印迹
武魁堂,位于东乡镇洛桥村,为光绪二年(1876年)丙子科武举人梁在卿故居。祠堂坐南朝北乙山辛向,由梁元金始建于清嘉庆四年(1799年),落成于下元八运道光八年(1828年),距今200多年,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,周边老屋相连接约有60多亩,是一座典型的岭南特色四合围院式建筑。
祠堂门前的古榕
大门
二进门
祠堂外明堂按照传统文化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”的天人合一的理念,设有方塘、圆塘、(已被填平,现戏台处)、半月塘各一张,形成土生金、金生木、水生木接续相生。大门前设立驻马石和2座旗杆座(已毁)。中间为大门一进,正门悬挂“武魁”牌匾,该匾是本堂第四代梁在卿光绪丙子年(1876年)科中第二十六名武举,时为清政府钦命兵部侍郎广西巡抚涂宗瀛授予。门边摆放练功石,大门两边周径约30厘米原木立柱,柱联为:时过境迁先祖功业既往谨尊训育后人,世新代续我辈前程展望必须励志绍前徽。一进与二进之间是一个长18.65米,宽13.4米的天井。二进为下厅,下厅悬挂联匾,该匾是道光二十年(1840年)由武宣县先儒学正堂王维新、付堂雷剑登为表彰先祖创办私塾,兴学重教,更敬重先祖元金为年高德、望重乡里之善士特仝拜(邀请)为县儒学堂“乡饮介宾”之联匾,额匾书“谨饬可风”,左右联“懋德仪型乡善士,长民物望邑嘉宾“。下厅内八扇大门组成的一排屏风,用木条叠成菱形对称图案。三进为正厅,建有宽2.6米,深 1.1米,高4.72米呈长方形的质地坚硬檀料神台,神台左右柱联:龙团(腾)发脉源流远,燕翼贻谋世泽长。顶上是“双龙戏珠”和“双凤朝阳”,两边刻着鸟语花香和百鸟归林等吉祥精雕图案。四进为神厅,珍藏供奉着供子孙入学破蒙的“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和观音神像”。整座屋宇的正房、横房、井厅与四进屋纵横交错,大门南设一个大圆孔门,直通书院,两条横贯南北巷道通至南大门,南三排、北两排横屋大小76间,4个正厅、15个侧厅和16个天井,面积约4200平方米的四进厅堂。整座建筑三重如意斗拱撑起整齐屋宇,石雕、木雕、砖雕、灰塑镶嵌在整座院子门、梁、枋、斗拱上,神态百样,惟妙惟肖。
神台
百鸟归林
现如今,祠堂后羿侨居海外29人,研究生6人,考上大中专学校60余人,家族分支整体迁外及散落定居在全国各地的后裔亦有百余之众。
历史浩浩汤汤奔涌向前,时间不断冲刷着古人留下的印迹,那些尘封的往事渐渐在历史的相册里泛黄,颓圮的墙垣不会说话却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兴衰荣辱。赏不尽的历史古迹,品不完的人文风情,东乡期待你的到来。
原标题:《【寻迹东乡镇古建筑系列(二)】武魁堂》
阅读原文